立诚勿怠,格物致知
It's all about connecting the dots

换岗风波

希望这次换岗能在比较平和的氛围下进行,不要见面会尴尬。

想离开国际注册岗位的原因:

一、后续提升有限。

限于工作中出不来了,充电时间受限。我觉得工作本身应该是一种“做事+学习”的过程。现在的工作,上班的时间已经只够“做事”了,基本没有“学习”(比如看法规)的时间。而我觉得对于目前的我,相较于“做事”,“看法规(同时学习法规里地道的表达)+练口语”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提升。对于新人,多“做事”是必要的,因为对新人来说“做事”所做的事,多半都是他们没经历过、不了解的,这个时候的“做事”本身也是“学习”的过程。当你熟悉这个岗位的基本流程之后,慢慢地,虽然“做事”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碰到不懂的东西进而“收获”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但相对于“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而言,这个“收获”越来越不值得了。是的,下班后还有学习的时间,但是我下班后也很忙的,下班后的时间,如果用来学习,我更愿意用来了解一些药学之外的领域(以后会把重心放在IT方面),有人可能会问看那些无关的东西有什么用?不知道,但是我觉得IT迟早会给传统的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的。而且技术方面,我跟前辈们是比不了的,英语方面,自己也不优秀。我如果以后想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少有人具备的能力,去做一个复合型的人会是个非常好的途径。所以下班后的时间是我自己的,不能交给药学。

二、次要原因

上面的是核心的原因,如果没有上面的原因,下面的原因是不足以让我产生换岗的冲动的。因为我有相应的solutions。下面的原因后面都会附上自己相应的solutions(我承认有点阿Q精神、自娱自乐的味道)。

  1. 没有存在感。Solution是在完全由我自己写的文件里署上我的名字,但是经理可能觉得我这样子有点炫耀的成分在里面,后面作罢。
  2. 无聊。Solution很多,但都比较幼稚,比如:1、是给回复给客户的附件文件里面加上目录,后来更进一步,加了封面;2、对着中文版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仿一份英文版的《药品生产许可证》,为了让颜色尽可能想象,我专门用上了比色的小软件以便把颜色弄得相近。3、提交给正经理的年度工作总结,我想别人肯定都是用word或者pdf的,我就用了直接播放的幻灯片文件。
  3. 部门很安静。刚来部门的头几个月,感觉非常的压抑,因为自己好多不懂的,想问都不敢问。要知道在之前一家公司的时候,我是我们部门最会问前辈的新人了,问的频率是最高的,没有之一,领导还鼓励我们多问。换公司后工作氛围方面的落差太大了。当然,现在已经不至于还感觉压抑了。不过,我的一些朋友曾经跟我说过,他们经过我们部门的时候也觉得有些安静得过分。所以这应该不是我个人的感觉而已。
  4. 差不多了,不写了。

在国际注册部这一年的收获&感想:

刚来公司的时候,人资部的马姐给我的印象非常非常的好!居然我刚过来面试的那天直接就报掉了我的路费,没走任何程序的那种,我一直怀疑她给我的不是公司财务部的钱而是她自己的钱……

刚开始面试的时候,我们部门副经理给我的感觉非常非常的好!她居然一进面试的房间开头就一句“我非常喜欢(欣赏?)你”。我的那个诧异啊,实在难以言表。

刚来公司的时候很孤单,也是因为部门副经理的原因,得知我们公司有定期在镇上的球馆租打球场地,我后面就经常去那边打球了。不过跟他们那些人比,我的球技太烂了,他们跟我打也没劲的。后面我自己慢慢的找人来打,经过许多次的拒绝,我现在去打球已经不用担心没有同龄人一起了。不过因为公司的场地比较紧张,我这边打球的队伍发展到一定人数后,我就不再积极去扩大打球的队伍了。另外,在做国际注册的这一年里,我通过行业QQ群结实了许多同行和前辈,觉得这一行的很多人还是很有意思的。认识这些人,我觉得对我的写作会有不小的帮助。在公司认识了许多年龄相仿的朋友,很多时候真的是一颗心换一颗心的,你拿人家当朋友,人家就会拿你当朋友。现在这社会,交个朋友的成本越来越高了,所以要珍惜已经交上的朋友。以前读书时的朋友,也不要忘掉了。

我发现工作之后,但凡是沈药的校友,互相之间关系都会很好,我呆过的这两家药企,学长学姐们都会找到我们这些年轻的校友然后大家一起聚会彼此熟悉下,而且就拿今年的气排球比赛而言,我的进攻机会基本都是靠学长传给我的球,其他人传给我的球基本都是不适合我去扣的而且也很少传球给我。我会以身作则发扬好沈药这一优秀的传统的。

技能方面:自己的英文录入速度跟国际注册之前相比,有个一个质的飞跃。但是这个飞跃基本就在入职后的第三个月定了个基调,后面也基本没有更大的提高了。但是,够用了。另外,知道国外注册大概是个怎么回事了,自己也能到各种药政官方网站上找到自己想要的指南等文件,并且可以较顺利的进行阅读。即便是俄罗斯那种纯粹俄语没有英文的网站,我也可以搜到有哪些上市的制剂和原料药之类的信息,当然,时间会比较慢。在找这些非英文网站上的信息的时候,我对其他语言也产生了点兴趣。我真心觉得英语真的是个非常好的工具,它能领我们进入一个非常不一样的世界。

思想方面也有了许多新的感悟,最大的一点是:人生,若为一事则太短,不为一事则太长。尽可能把目光放长远,你才会是人生的赢家。

  1. 放长远来看,家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2. 其次,个人的成就感差也很重要,这个成就感,对我来说,可以通过写书实现。
  3. 再次,不要过于在乎你呆的是什么岗位,在什么岗位和学什么东西没有必要的联系的。这世上有许多靠一个工作谋生,靠另一个工作/事业走向成功的。我觉得这么多药厂既然都可以搬到那么偏的地方,工资可以给这么低,说明里面没什么岗位是那种学习成本很高的岗位,前提是你愿意去学。鉴于药厂的准入门槛之低(实际上大部分传统制造业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完全可以拿药厂当一个谋生的地方,然后在其他方面寻求自己的发展,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你需要找到一个不忙的工作,然后你可以在职读研,可以写书,可以学IT,可以干很多其他的事情。我自己对未来要怎么样,心里是没底的,但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个IT和药学相交叉的领域,然后进入这个领域。在这之前,我要两个领域同步发展,哪个领域都不要存有混的心态。
  4. 另外,last but not the least,珍惜那些珍惜你的人。

以上,2014年12月10日,滕运锋,于浙江东阳。

可能去的岗位:培训管理专员

这次很可能转岗到人资部下面的培训管理部去做培训管理专员。

应该会有人觉得这是离开制药行业的感觉,或者觉得我优质、没有进取心了什么的……还好吧……反正我本来就是个不在乎特立独行,或者或喜欢特立独行的人——但我不是为了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很多时候,其实你有点想法然后去做了,你就自然地跟很多随大众的人脱离开来了。

我们还年轻,试错成本很低,人生那么久,从我们成家不方便走来走去,不方便频繁换工作公司的时候,那时候的试错成本就很高了。随意,趁着年轻,我试试其他路,我觉得没有问题。被大部分人验证过无数遍的路,我不用急着去走,迟点走,我也不会比他们差。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工资已经那么低了,再怎么试错,可以说是不存在工资下降的风险的,对我来说,如果有公司愿意让我各种岗位轮换,每个岗位呆3~6个月,我完全能接受1500的月薪。不怕看官们笑话,下面我会进一步来证明我的“幼稚”。

  • 我是要成为月薪3万的人的。如此算来,我的一天值差不多一千元。扣掉睡觉的8个小时,我的一个小时大概值60元,也就是每分钟值一元钱。因为知识是无价的,但是时间这个重要成本也是一去不复返的,所以如果哪个岗位对我来说还有非常大的可以学习的地方,我就继续学,这个时候公司给我的工资是拿来填肚子的,公司给我的学习机会是非常值钱的,而我的时间本身也非常值钱,所以我就当公司给我的和我给供公司的算是扯平了。而当该岗位不值得再呆了,我就必须考虑内部换岗或者通过换公司来换岗,不然我亏大了,因为这个时候学习机会可以忽略,公司的工资和我3万一个月的身价相比,我基本就是倒贴了,而且这种倒贴完全带不来任何成就感!
  • 没有人培养,我自己也能培养自己。这个信息时代,很多地方你只需要有个大致了解,就可以自学了,有很多书籍和资料可以供你学习,你还有许多业界同行可以交流。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份填肚子的闲职是多么的不可多得!即便是一阵忙一阵闲的工作,也是非常值得珍惜的。
  • 上面这两点其实只是个精神激励的方式。我觉得在制药厂的这种氛围里,我不想法激进点的话,我很快就会变成毫无斗志,等着每月月底那么点破工资的人了。而且药企本身就不是培养人的地方,我没见过公司里有什么可以证明公司培养了优秀人才的例子,千人什么的又不是公司培养的。我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我们宁愿成为别人口中的‘’有些人‘’甚至‘’这(那)个人‘’,也不愿成为别人口中的‘’大多数人‘’。以前大学里写实验记录的时候,我用英文写过几次,有的老师会鼓励你,有的老师会叫你下次别这么写,很无趣。大部分人都会在你成为大部分人的道路上对你产生推力。

这个岗位其实我觉得有以下优点:

第一,这是个一阵忙一阵闲的工作,这样白天我也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了。我可以在补完人资部的知识漏洞后,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白天上班的时候也可以偷偷写文章!

第二,这个岗位能旁听到药厂里的很多培训,有跟药有关的,也有跟药无关的,有质量部的,有研究所的,也有制造部的……再者,这个岗位非常异于制药人会选择从事的常规岗位(QA、QC、QR、RA、R&D、Manufacture、Process Technology等),能给我带来一般制药人不了解的一些知识。这些,对我扩宽眼界非常有益,对我的写作也会有莫大的帮助

第三,既然是进入人资部了,应该会有做幻灯片的机会。扔掉的flash等skills可以考虑重新捡回来了。在每年的新工培训的时候,应该会有次数不多的上台讲话的机会。次数不多,所以可以精心准备。说实在的,我们公司的那些培训,课件和培训者的台风,真不咋的。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第四,有接触各种培训老师(内部的、外请的)的机会

————————以下更新于2015年1月30日————————

最后没有换岗,仍在原来的岗位呆着。

赞(0) 打赏
文章名称:《换岗风波》
文章链接:https://www.orzzone.com/changing-of-guard.html
商业联系:yakima.public@gmail.com

本站大部分文章为原创或编译而来,对于本站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目的,非商业性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标注原文出处。
本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不做为任何投资、建议的参考依据,因此产生的问题需自行承担。

评论 抢沙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