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2
Vue2的响应式原理
所谓响应式就是首先建立响应式数据和依赖之间的关系,当这些响应式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 可以通知那些绑定这些数据的依赖进行相关操作,可以是 DOM 更新,也可以是执行一个回调函数。
我们知道 Vue2 的对象数据是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每个属性进行监听, 当对属性进行读取的时候,就会触发 getter,对属性进行设置的时候,就会触发 setter。
/**
* 这里的函数 defineReactive 用来对 Object.defineProperty 进行封装。
*/
function defineReactive(data, key, val) {
// 依赖存储的地方
const dep = new Dep()
Object.defineProperty(data,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 {
// 在 getter 中收集依赖
dep.depend()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newVal) {
val = newVal
// 在 setter 中触发依赖
dep.notify()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那么是什么地方进行属性读取呢?就是在 Watcher 里面,Watcher 也就是所谓的依赖。 在 Watcher 里面读取数据的时候,会把自己设置到一个全局的变量中。
/**
* 我们所讲的依赖其实就是 Watcher,
* 我们要通知用到数据的地方,而使用这个数据的地方有很多,
* 类型也不一样,有可能是组件的,有可能是用户写的watch,
* 所以我们需要抽象出一个能集中处理这些情况的类。
*/
class Watcher {
constructor(vm, exp, cb) {
this.vm = vm
this.getter = exp
this.cb = cb
this.value = this.get()
}
get() {
Dep.target = this
let value = this.getter.call(this.vm, this.vm)
Dep.target = undefined
return value
}
update() {
const oldValue = this.value
this.value = this.get()
this.cb.call(this.vm, this.value, oldValue)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在 Watcher 读取数据的时候也就触发了这个属性的监听 getter, 在 getter 里面就需要进行依赖收集,这些依赖存储的地方就叫 Dep, 在 Dep 里面就可以把全局变量中的依赖进行收集,收集完毕就会把全局依赖变量设置为空。 将来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就去 Dep 中把相关的 Watcher 拿出来执行一遍。
/**
* 我们把依赖收集的代码封装成一个 Dep 类,它专门帮助我们管理依赖。
* 使用这个类,我们可以收集依赖、删除依赖或者向依赖发送通知等。
**/
class Dep {
constructor() {
this.subs = []
}
addSub(sub) {
this.subs.push(sub)
}
removeSub(sub) {
remove(this.subs, sub)
}
depend() {
if(Dep.target){
this.addSub(Dep.target)
}
}
notify() {
const subs = this.subs.slice()
for(let i = 0, l = subs.length; i < l; i++) {
subs[i].update()
}
}
}
// 删除依赖
function remove(arr, item) {
if(arr.length) {
const index = arr.indexOf(item)
if(index > -1){
return arr.splice(index, 1)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监听对象的每一个属性,当读取数据时会触发 getter,修改数据时会触发 setter。
然后我们在 getter 中进行依赖收集,当 setter 被触发的时候,就去把在 getter 中收集到的依赖拿出来进行相关操作,通常是执行一个回调函数。
我们收集依赖需要进行存储,对此 Vue2 中设置了一个 Dep 类,相当于一个管家,负责添加或删除相关的依赖和通知相关的依赖进行相关操作。
在 Vue2 中所谓的依赖就是 Watcher。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 Watcher 触发的 getter 才会进行依赖收集,哪个 Watcher 触发了 getter,就把哪个 Watcher 收集到 Dep 中。 当响应式数据发生改变的时候,就会把收集到的 Watcher 都进行通知。
由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无法监听对象的变化, 所以 Vue2 中设置了一个 Observer 类来管理对象的响应式依赖,同时也会递归侦测对象中子数据的变化。
为什么 Vue2 新增响应式属性要通过额外的 API?
这是因为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会对属性进行监测,而不会对对象进行监测, 为了可以监测对象 Vue2 创建了一个 Observer 类。 Observer 类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对象全部转换成响应式对象,包括子属性数据, 当对象新增或删除属性的时候负责通知对应的 Watcher 进行更新操作。
// 定义一个属性
function def(obj, key, val, enumerable) {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value: val,
enumerable: !!enumerable,
writ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
}
class Observer {
constructor(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添加一个对象依赖收集的选项
this.dep = new Dep()
// 给响应式对象添加 __ob__ 属性,表明这是一个响应式对象
def(value, '__ob__', this)
if(Array.isArray(value)) {
} else {
this.walk(value)
}
}
walk(obj) {
const keys = Object.keys(obj)
// 遍历对象的属性进行响应式设置
for(let i = 0; i < keys.length; i ++) {
defineReactive(obj, keys[i], obj[keys[i]])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vm.$set 的实现原理
function set(target, key, val) {
const ob = target.__ob__
defineReactive(ob.value, key, val)
ob.dep.notify()
return val
}
2
3
4
5
6
当向一个响应式对象新增属性的时候,需要对这个属性重新进行响应式的设置, 即使用 defineReactive 将新增的属性转换成 getter/setter。
我们在前面讲过每一个对象是会通过 Observer 类型进行包装的, 并在 Observer 类里面创建一个属于这个对象的依赖收集存储对象 dep, 最后在新增属性的时候就通过这个依赖对象进行通知相关 Watcher 进行变化更新。
vm.$delete 的实现原理
function del(target, key) {
const ob = target.__ob__
delete target[key]
ob.dep.notify()
}
2
3
4
5
我们可以看到 vm.
通过 vm.
Object.defineProperty 真的不能监听数组的变化吗?
面试官一上来可能先问你 Vue2 中数组的响应式原理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觉得很容易回答, Vue2 对数组的监测是通过重写数组原型上的 7 个方法来实现,然后你会说具体的实现, 接下来面试官可能会问你,为什么要改写数组原型上的 7 个方法,而不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是因为 Object.defineProperty 真的不能监听数组的变化吗?
其实 Object.defineProperty 是可以监听数组的变化的。
const arr = [1, 2, 3]
arr.forEach((val, index) => {
Object.defineProperty(arr, index, {
get() {
console.log('监听到了')
return val
},
set(newVal) {
console.log('变化了:', val, newVal)
val = newVal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其实数组就是一个特殊的对象,它的下标就可以看作是它的 key。
所以 Object.defineProperty 也能监听数组变化,那么为什么 Vue2 弃用了这个方案呢?
这种直接通过下标获取数组元素的场景就并不少,但是即便可以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数组已有的数字下标 key 进行监听,但 Object.defineProperty
方案监听不了 push
、pop
、shift
等对数组进行操作的方法,而且如果数组元素较多的话,监听每个下标带来的内存占用也会比较多。
所以还是需要通过对数组原型上的那 7 个方法进行重写监听(这比对每个数组的所有下标进行监听要省内存多了)。所以为了性能考虑 Vue2 直接弃用了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数组进行监听的方案。
Vue2 中是怎么监测数组的变化的?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如果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数组进行监听, 当通过 Array 原型上的方法改变数组内容的时候是无发触发 getter/setter 的, Vue2 中是放弃了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数组进行监听的方案, 而是通过对数组原型上的 7 个方法进行重写进行监听的。
原理就是使用拦截器覆盖 Array.prototype,之后再去使用 Array 原型上的方法的时候, 其实使用的是拦截器提供的方法,在拦截器里面才真正使用原生 Array 原型上的方法去操作数组。
拦截器
// 拦截器其实就是一个和 Array.prototype 一样的对象。
const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const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forEach(function (method) {
// 缓存原始方法
const original = arrayProto[method]
Object.defineProperty(arrayMethods, method, {
value: function mutator(...args) {
// 最终还是使用原生的 Array 原型方法去操作数组
return original.apply(this, args)
},
eumerable: false,
writable: false,
configurable: true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所以通过拦截器之后,我们就可以追踪到数组的变化了,然后就可以在拦截器里面进行依赖收集和触发依赖了。
接下来我们就使用拦截器覆盖那些进行了响应式处理的 Array 原型,数组也是一个对象,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 Vue2 是在 Observer 类里面对对象的进行响应式处理,并且给对象也进行一个依赖收集。 所以对数组的依赖处理也是在 Observer 类里面。
class Observer {
constructor(value) {
this.value = value
// 添加一个对象依赖收集的选项
this.dep = new Dep()
// 给响应式对象添加 __ob__ 属性,表明这是一个响应式对象
def(value, '__ob__', this)
// 如果是数组则通过覆盖数组的原型方法进行拦截操作
if(Array.isArray(value)) {
value.__proto__ = arrayMethods
} else {
this.walk(value)
}
}
//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在这个地方 Vue2 会进行一些兼容性的处理, 如果能使用 __proto__
就覆盖原型, 如果不能使用,则直接把那 7 个操作数组的方法直接挂载到需要被进行响应式处理的数组上, 因为当访问一个对象的方法时,只有这个对象自身不存在这个方法,才会去它的原型上查找这个方法。
数组如何收集依赖呢?
我们知道在数组进行响应式初始化的时候会在 Observer
类里面给这个数组对象的添加一个 __ob__
的属性, 这个属性的值就是 Observer 这个类的实例对象,而这个 Observer
类里面有存在一个收集依赖的属性 dep, 所以在对数组里的内容通过那 7 个方法进行操作的时候,会触发数组的拦截器, 那么在拦截器里面就可以访问到这个数组的 Observer
类的实例对象,从而可以向这些数组的依赖发送变更通知。
// 拦截器其实就是一个和 Array.prototype 一样的对象。
const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const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forEach(function (method) {
// 缓存原始方法
const original = arrayProto[method]
Object.defineProperty(arrayMethods, method, {
value: function mutator(...args) {
// 最终还是使用原生的 Array 原型方法去操作数组
const result = original.apply(this, args)
// 获取 Observer 对象实例
const ob = this.__ob__
// 通过 Observer 对象实例上 Dep 实例对象去通知依赖进行更新
ob.dep.notify()
},
eumerable: false,
writable: false,
configurable: true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因为 Vue2 的实现方法决定了在 Vue2 中对数组的一些操作无法实现响应式操作,例如:
this.list[0] = xxx
由于 Vue2 放弃了 Object.defineProperty 对数组进行监听的方案,所以通过下标操作数组是无法实现响应式操作的。
又例如:
this.list.length = 0
这个动作在 Vue2 中也是无法实现响应式操作的。
数组依赖的收集
其实不管是对象还是数组的依赖都是在 getter 中进行依赖收集的。
例如:
{ list: [1,2,3,4] }
你要获取到 list 数组的内容,首先是通过 list 这个 key 进行获取的, 所以当通过 list 这个 key 进行获取数组内容的时候,就触发了 list 这个 key 的 getter。
在 getter 中会进行 key 的依赖收集,收集到的依赖保存在对应 key 的 Dep 对象中, 同时也会判断 key 的值,如果是一个对象,还会对这个对象进行依赖收集, 收集到的依赖则保存在这个对象的 __ob__
属性对象上的 Dep 上, 而这个 __ob__
属性对象就是上文中提到的 Observer 类, 在 Observer 类中也有一个 Dep 属性用于专门保存响应式对象的依赖的。 这样无论是对象还是数组数据都可以通过 __ob__
属性拿到 Observer 实例, 然后拿到 Observer 实例中的 dep。然后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响应式依赖通知操作了。
实现Vue的数据双向绑定
要求
<div id="app">
<h3>数据的双向绑定</h3>
<div class="cell">
<div class="text" v-text="myHello"></div>
<input class="input" type="text" v-model="myHello" >
<div class="text" v-text="myWorld"></div>
<input class="input" type="text" v-model="myWorld" >
</div>
</div>
2
3
4
5
6
7
8
9
要求实现一个SimpleVue类,使得执行下面的代码可以实现双向数据绑定效果。
// 创建SimpleVue实例
const app = new SimpleVue({
el : '#app' ,
data : {
myHello : 'hello',
myWorld : 'world',
}
})
2
3
4
5
6
7
8
实现
class SimpleVue {
constructor (options){
// 传入的配置参数
this.options = options;
// 根元素
this.$el = document.querySelector(options.el);
// 数据域
this.$data = options.data;
/**
* 保存数据model与view相关的指令,
* 当model改变时,我们会触发其中的指令类更新,保证view也能实时更新
*/
this._directives = {};
// 数据劫持,重新定义数据的 set 和 get 方法
this._obverse(this.$data);
/**
* 解析器,解析模板指令,
* 并将每个指令对应的节点绑定更新函数,添加监听数据的订阅者,
* 一旦数据有变动,收到通知,更新视图
*/
this._compile(this.$el);
}
// _obverse 函数,对data进行处理,重写data的set和get函数
_obverse(data) {
// 遍历数据
for (const key in data) {
// 判断是不是属于自己本身的属性
if (!data.hasOwnProperty(key)) {
continue
}
/**
* 这里的key是一种简单处理,
* 其实在后续递归调用this._obverse时,是可能会出现重复的key的
*/
this._directives[key] = [];
let val = data[key];
// 如果是对象,则继续递归遍历(这里简化了,只考虑对象这种单一场景)
if (typeof val === 'object') {
this._obverse(val);
}
// 初始当前数据的执行队列
let _dir = this._directives[key];
// 重新定义数据的 get 和 set 方法
Object.defineProperty(this.$data, key, {
enumerable: true,
configurable: true,
get: function () {
return val;
},
set: function (newVal) {
if (val !== newVal) {
val = newVal;
/**
* 当 myHello等指令值改变时,
* 触发 _directives 中的绑定的Watcher类的更新
*/
_dir.forEach((item) => {
//调用自身指令的更新操作
item._update();
})
}
}
})
}
}
/**
* 接着我们来看看 _compile 这个方法,它实际上是一个解析器,
* 其功能就是解析模板指令,并将每个指令对应的节点绑定更新函数,
* 添加监听数据的订阅者,一旦数据有变动,就收到通知,
* 然后去更新视图变化,具体实现如下:
*
* 我们从根元素 #app 开始递归遍历每个节点,
* 并判断每个节点是否有对应的指令,这里我们只针对 v-text 和 v-model,
* 我们对 v-text 进行了一次 new Watcher(),
* 并把它放到了 myHello 的指令集里面,对 v-model 也进行了解析,
* 对其所在的 input 绑定了 input 事件,并将其通过 new Watcher() 与 myHello 关联起来
*/
_compile(el){
// 子元素
const nodes = el.children;
for (let i = 0, len = nodes.length; i < len; i++){
const node = nodes[i];
// 递归:对所有子元素进行遍历,并进行处理
if (node.children.length) {
this._compile(node);
}
// 如果有 v-text 指令 , 监控 node的值 并及时更新
if (node.hasAttribute('v-text')) {
const attrValue = node.getAttribute('v-text');
// 将指令对应的执行方法放入指令集
this._directives[attrValue].push(
new Watcher('text', node, this, attrValue, 'innerHTML')
)
}
/**
* 如果有 v-model属性,
* 并且元素是INPUT或者TEXTAREA,
* 我们监听它的input事件
*/
if (
node.hasAttribute('v-model') &&
['INPUT', 'TEXTAREA'].includes(node.tagName)
){
const _this = this;
const attrValue = node.getAttribute('v-model');
// 初始化赋值
_this._directives[attrValue].push(
new Watcher('input', node, _this, attrValue, 'value')
);
// 添加input事件监听
node.addEventListener('input', () => {
// 后面每次都会更新
_this.$data[attrValue] = node.value;
}, { capture: false })
}
}
}
}
/**
* Watcher 其实就是订阅者,
* 是 _observer 和 _compile 之间通信的桥梁,
* 用来绑定更新函数,
* 实现对 DOM 元素的更新。
*
* 每次创建 Watcher 的实例,都会传入相应的参数,
* 也会进行一次 _update 操作,上述的 _compile 中,
* 我们创建了两个 Watcher 实例,不过这两个对应的 _update 操作不同而已,
* 对于 div.text 的操作其实相当于 div.innerHTML=h3.innerHTML = this.data.myHello,
* 对于 input 相当于 input.value=this.data.myHello,
* 这样每次数据 set 的时候,我们会触发两个 _update 操作,
* 分别更新 div 和 input 中的内容~
*/
class Watcher {
/*
* name 指令名称,例如文本节点"text"、输入框'input'
* el 指令对应的DOM元素
* vm 指令所属SimpleVue实例
* exp 指令对应的值,如'myHello'
* attr 绑定的属性值,本例为"innerHTML"
* */
constructor (name, el, vm, exp, attr){
this.name = name;
this.el = el;
this.vm = vm;
this.exp = exp;
this.attr = attr;
// 更新操作
this._update();
}
_update(){
this.el[this.attr] = this.vm.$data[this.exp];
}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总结
Vue2 是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将对象的属性转换成 getter/setter 的形式来进行监听它们的变化, 当读取属性值的时候会触发 getter 进行依赖收集, 当设置对象属性值的时候会触发 setter 进行向相关依赖发送通知,从而进行相关操作。
由于 Object.defineProperty 只对属性 key 进行监听,无法对引用对象进行监听, 所以在 Vue2 中创建一个了 Observer 类对整个对象的依赖进行管理, 当对响应式对象进行新增或者删除则由响应式对象中的 dep 通知相关依赖进行更新操作。
Object.defineProperty 也可以实现对数组的监听的,但因为性能的原因 Vue2 放弃了这种方案, 改由重写数组原型对象上的 7 个能操作数组内容的变更的方法,从而实现对数组的响应式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