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工作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是像被山洪追着跑那么刺激还是像喝一碗水那样平淡?你以为什么是有价值的工作呢?是不停的绞尽脑汁想问题,还是再不停地码字、阅读、操作?如果你不是那么牛逼的人的话,我想你的工作应该跟我们大家的一样,充满着重复,大部分工作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毫无意义。是吗?<!–more–>
不是。
你知道pdf复制到word里很容易变样吧。但这很好办,无非是复制之后自己人为地再排版搞一下,这样就够了吗?大部分情况下时够了。但是有时候你会碰到复制不了的东西,这个时候你就要另外想办法了,从而你也会积累到其他的操作经验。如果一个25页的pdf文件里只有第23页的内容里有东西复制不了,你复制前面22页的内容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必须要重复复制到第23次,你才可能发现这个问题。
重复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念书的时候,小学、初中,甚至到高中,都一直会出现班主任在班会课上跟同学们讲学习方法或者让一些成绩好的人上讲台分享学习方法。我总是觉得这有什么好说的。跟重复的力量比起来,有时候所谓的方法都是可以无视掉的。
难道那些用死办法记单词的人学英语就比那些讲词根、词缀的人差了?很不见得。现在多少译者翻译的文章晦涩难读(非专业书籍),而以前一些老前辈的译文读起来是有多顺畅。
大量重复之后要记得及时总结,这样才能让重复的行为带来最大的收益。写总结是很好的办法,写好后放到博客上来分享一下,分享带来交流,交流带来提高。
我们一般人认识的汉字其实从数量上来讲6000差不多就封顶了,这是在已经算上读半边的情况下。像我比较喜欢将做的事情量化,这样做对我做的事情能起到正反馈的促进作用,我知道自己掌握的词汇量目前大概是七八千左右,很多比我英语好的人掌握的英文词汇量都是上万的。但是我们还是觉得汉字亲切多了,还是感觉汉字用起来爽多了。
为什么?
你说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看书、看MP3上的歌词、看电视上的字幕、看数码设备上的信息,我们总是看这些汉字,反复地看这些汉字,所以我们对它们就很熟悉了。
我们也看英文单词书,但是平常是不看的,多半是为了考试才看的,看得少了,重复次数少了,自然陌生一些。考CET-4之前我们会看看四级单词书,考CET-6之前我们会翻翻六级单词书,但是所谓的学习方法告诉我们没必要把单词书拿出来一个一个地背,我们只要背常用的单词就可以了。这就是所谓的“学习方法”,应试教育下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本身就是动机不良。四级单词书,有两个月完全可以背得很烂了。那些学习方法除了误人子弟外有个毛用。你干嘛非要考前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