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是时代的孩子,以为自己选择做的事情,其实往往是由特定的时代环境造成的。
- 旅行的本质就在于克服恐惧心,离开熟悉安全的日常生活,而往陌生的世界迈出第一步。
- DB(Diamond Big社)当初主要从事的是针对于大学生的就职咨询服务,后来进入了海外旅游业。在一九八零年前后的日本,大学四年级学生的毕业旅行逐渐流行了起来。他们嫌团体旅游的拘束,反而更向往漂泊,憧憬冒险,却缺乏相关的经验和能力。于是DB组织旅行团,带一批大学生去海外某一个城市,给他们提供开头两晚的住宿和个人旅游所需要的详细讯息,然后叫团员自力更生地出发并自由旅游一个月左右,在约定的日子在约定的地方大家再集合,一起回日本去。这样的半自由团正符合当年日本旅游市场之需要,很受大学生和他们家长的支持。(商业事件)
- 对水土不服,最好的对策是请教当地人。当我在丝绸之路上吃了太多哈密瓜拉肚子的时候,有个新疆人告诉我:“你去吃西瓜吧,会止泻。“果然如此。我刚从干燥的北京搬去潮湿的广州时也一时适应不良,当地菜也吃不惯。就在那个时候,有人告诉我:“吃豆腐吧。换了地方,该吃豆腐,身体才会适应过来的。“结果呢,果然如此。(适合收藏的小常识)
- 只有女人和猫狗追求幸福。男人呢,只要能够满足,就可以了。(摘录这句话并不表示本人赞同此观点)
- 去旅游一段时间,和移民去外国定居,乃截然不同的两码事。(移民过的人,对旅行就不容易感兴趣了,因为当初移民时吃过的辛酸印在了他们的脑海里,人会累的,移民一次足够了)
- 加拿大联邦政府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在加拿大全国,市场上卖的每一样商品后面都一定有用英、法两种语言写的说明书。
- 据杜梅家人的说法,这道菜之所以叫做“中国派“,是最上面融化的Cheddar吉士颜色深黄,看起来挺像中国人的脸孔。我觉得乡下人的种族歧视好天真。
- 自由吗?确实很自由。快乐吗?我倒觉得坐立不安,加入一支旅游,难道不是像风筝断线那样,将来永远漂浮于太空间?自由旅行什么时候变成无期漂流,甚至无期徒刑,连自己都没有把握。幸亏,旅游公司卖的来回机票一般都有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得回到出发地。
- 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幸是偶然的,故乡山河之美才是必然的。在国外过着流亡生活的人们,个个都讲到自己的家乡多么漂亮,妈妈做的菜多么好吃,故乡的人情多么浓厚温暖。
- 当我们坐飞机去外国之际,往往顿时失去现实感。这儿是什么地方那个?现在是什么时候?好比跳入了影片中一般的感觉,无疑是旅游的乐趣之一。
- 人为什么要去旅游?是为了忘记现实?还是为了面对自己?
- 此时我三十一,早已实现了从小的梦想远走高飞,可是谁料到,不知不觉之间好像闯进了自我放逐的一条路:想回去却找不到回程路,也记不起我该回到哪里去。但愿这不是一条死路。
- 有种思想叫做文化相对主义,是在德国的犹太人家庭出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曾在美国学术界活跃的文化人类学者Franz Boas提出的概念。他主张: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间并没有高低的区别,反之都有同等的地位。当我们观察异国文化之际,不应该以自国文化为准轻易做出评价,而应该先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以便按照当地的框架去欣赏理解异国的的文化现象。